The Serious Talk Series 全记录 Vol.02 - 时尚能否实现民主? 探究大

  • 文章来源:     发表时间: 2018-05-17 07:00:49     浏览次数:
  • The Serious Talk Series 全记录 Vol.02 | 时尚能否实现民主? 探究大众文化时期的高级时装 LABELHOOD- The Serious Talk Series 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打造1个弥久历新的谈话项目,在不同身份背景下、多种意见的碰撞中,差异与新的思考呼之欲出。在LABELHOOD AW17发布结束1个月之余,下1季 2018SS开始之前,我们约请你1起回顾4月7、8、9日凌晨的3席对谈,重温“1场不止于时装的「时尚论坛」”。€€€€「ON FASHION but NOT ABOUT CLOTHES」DAY 02Can fashion ever be democratic?Investigating high fashion in the age of mass-culture


    LABELHOOD- The Serious Talk Series 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打造1个弥久历新的谈话项目,在不同身份背景下、多种意见的碰撞中,差异与新的思考呼之欲出。


    在LABELHOOD AW17发布结束1个月之余,下1季 2018SS开始之前,我们约请你1起回顾4月7、8、9日凌晨的3席对谈,重温“1场不止于时装的「时尚论坛」”。



    €€€€

    「ON FASHION but NOT ABOUT CLOTHES」

    DAY 02


    Can fashion ever be democratic?

    Investigating high fashion in the age of mass-culture.

    时尚能否能实现民主?

    探究大众文化时期的高级时装。



    主持人/ Moderators


    《Numéro大都市》主编Karchun Leung 梁家俊



    《Vestoj》杂志主编Anja Aronowsky Cronberg


    佳宾/ Guest speakers


    时装设计师 王天墨



    时装设计师 李阳

    &

    YANG LI 品牌经理 Federico



    €€€€

    Anja: 早上好,欢迎来到论坛第2讲。我是Anja Aronowsky Cronberg,《Vestoj》杂志的主编,和我1起主持的还有《Numéro大都市》的主编家俊。


    今天我们想聊1聊1个与时尚,特别是高端时尚非常相干的话题:时尚可以做到民主吗?就如标题所写的,这期访谈中我们将在大众文化的环境中探讨高端时尚。我们今天请来了3位设计师佳宾。


    Momo Wang: 大家好,我是王天墨,昨天刚做完1场Presentation,我的品牌Museum of Friendship已成立3年了。我在圣马丁研取得硕士学位,我是1个喜欢旅行的人。目前1半时间在上海,1半时间在我的故乡,那是1个离北京3小时火车车程的小城,应当算是4线城市。与大城市不同的是,在那里没有时尚…哦,也不能说没有时尚。


    Karchun:你不就是在那儿创造时尚。


    Momo Wang: 哈哈,是的。


    Federico:我是Federico,我和设计师李阳1起打造Samizdat这个品牌。我们的总部在伦敦,今晚我们会有1场演出。我是意大利人,谢谢。


    Yang Li: 我是李阳,我和Federico共事1起做Samizdat。今晚我们将举行1场Live。我是北京人,在伦敦住了10年,也在比利时待过1段时间。我还有1个同名品牌YANG LI,已有6年历史了。创建于伦敦,在巴黎展现。很高兴今天见到大家。


    从左至右:Karchun、Momo Wang、Federico、Yang Li、Anja


    Anja:对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话题,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可以聊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即:时尚到底能不能做到民主,还是说包括民主的时尚本身就是1个矛盾。我们今天请到的3位佳宾,他们都需要与自己的顾客打交道。选择1类顾客互动沟通的同时,常常意味着放弃了另外1部份的顾客。“民主”两字是全球人民口中的热词,对我们社会相当重要。哪怕在时尚行业,也必须重视这个词。所以你们会挑选甚么样的人作为顾客,甚么样的人不在你们沟通范围内?


    Karchun:我们提出这个话题有1个缘由是我们发现许多时尚品牌,特别是高端时尚品牌,在努力地往自己的系列里塞进所有东西,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这是时尚该有的模样吗?时尚品牌是应当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,还是要以消费者的意愿为重?这是我们今天想探讨的问题。


    Anja:该为所有人服务吗?在我们谈论时尚的时候,时尚究竟意味着甚么?你要如何定义它?我们可以把从世界上随意1个购物街上很便宜买到的东西称之为“时尚”,在坐各位从事的工作也称之为“时尚”,二者有甚么不同呢?


    Karchun:“时尚”正在变得稀松平常。所有人都在谈时尚,但是那不是真实的时尚。很难去给它下定义。


    Anja: 我很好奇,在坐各位,你们在学习时尚的时候,是否是会被迫研究高端时尚,或奢侈品?如果1个在圣马丁学生说要去研究大众时尚,旁人会怎样看?这是1个靠谱的选择吗?你是怎样看Momo?


    Momo Wang: 我在圣马丁上学的时候,我的导师会特别叫我去Dover Street Market看看。我们是在牛津街,那里是购物天堂。走过几条马路是Dover Street Market,你可以看到1个充满了创意的世界。我想圣马丁的老师不会让你只关注高真个东西。在我们进行毕业设计前夕,年初的时候,导师会问我们:你想要甚么?盛大的时装秀,还是1份工作?固然他们喜欢那些疯狂的学生,在媒体前亮相然后1举成名的那种,不过他们的确会让你认真思考自己的道路和职业计划。对我而言,这是非常现实的。


    Anja:你们也一样经历过吗?


    Federico:我在圣马丁待过1个月,我对这份 “实际” 感同身受。那里不会逼迫你去做出任何选择。


    Momo Wang:我学习的是印花专业。我的导师非常疯狂。


    Anja: 另外1个我们讨论诸多的话题是如今的高端时尚品牌,已构成了惯例,去用目录来塑造品牌。每一年这些衣服要被展现2到4次,点缀门面。然后再通过1些饰品、香水、小单品、皮具制品、T恤衫之类的东西打开更大的市场。我想就这个问题,采访下Federico和李阳。你们既有1个以YANG LI为名的品牌,吸引高端受众,又创建了Samizdat来生产更加接地气的衣服、帽子、T恤之类。你们是如何看待受众定位这个问题的?可不可以说YANG LI更加聚焦小众市场,Samizdat的人群覆盖更广?



    Yang Li:我觉得二者所传递的时尚态度是相通的。固然在商业上,二者之间有着价格的区分。1件3000欧元的茄克和50欧元的T恤是不同的。立马价格就会是1道屏障挡在你眼前。这是我们创建Samizdat的缘由之1,倒也不是为了寻求时尚民主,而是想建立1个能像音乐1样,覆盖更多人的品牌。你也知道,这是1个现实的世界,既是荣幸,也是不幸。定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甚么样的店铺会进你的衣服,多少店铺终究会卖你的作品,还有谁会是你的顾客。如果没有人去穿它,那末时尚也无从谈起了。


    Anja: Federico, 对你而言,覆盖更广的受众重要吗?如果是,为何?


    Federico: 重要,但不是必须。我们建立Samizdat的初衷是想要发扬亚文化和音乐。我们不认为主线品牌或是Samizdat1定要去吸引不同的、广泛的人群。正如李阳所说,这两个品牌在态度上是相通的,不过Samizdat所转达的理念更加直接。


    Karchun: 我想到1个案例,关于如何去建立起1个品牌族群。到最后,当你在不同场合中穿他们的T恤,这成为1个身份认同问题。你会被认作是这类文化的1分子。时尚行业利用文化来作为彰显潮酷的标志;品牌尝试把人们聚集在1起,我觉得这点很有趣。


    Yang Li: 是的,通过Samizdat,我们想转达给大家,时尚与衣服是两回事。区分在于时尚要讲述故事。这是设计师的额外工作。这与布料针线无关,它们是设计师的工具。终究感动人们内心的是用这些布料,还有视觉语言、理念等编织而成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就是时尚。对Samizdat而言,终究我们要做的是创造我们所酷爱的音乐和亚文化世界。我们会举行线下、面对面的活动,而那些衣服只是全部品牌乐章中的章节,与人们沟通的环节而已。举个例子,我们创造理念,然后围绕这个理念生产服装。其中1半的工作在于理念。而你可以穿在身上的衣服只是全部品牌的1部份而已。


    Anja:Momo,你同意时尚在于讲故事,而不非在于服装本身吗?


    Momo Wang: 我同意,我也觉得讲述1个故事很重要。给职工的工作服可以收押金吗
    在中国有660多个城市,其中不乏大城市。而我要为小城市的女孩儿们发声。所以我建立了Museum of Friendship这个品牌,最近我们上线了1个新项目叫Gift Shop, 主打小饰品和小物件,都是让人感到轻松快乐的设计,价格亲民。我觉得这些设计是更加贴近我的顾客。当我在圣马丁图书馆时,我会看80、90年代初的设计风格。我问英国朋友:你们的青春文化是甚么样的?你们在15岁,16岁时都做些甚么?他们会说:去演唱会,嗑药之类的回答。然后我会问自己:我的青春期是甚么样的?对我而言,我年少时,初1的时候旷课,去网吧,聊QQ,这些坏女孩做的事情组成了我的青春。我那时和男生1起去玩滑板,我们听Beyond的歌,在中国的小城市里是很酷的事情。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青春文化,我觉得是特别和有趣的,我需要回首过去,从中汲取灵感。这也是为何我认为我的品牌与欧美的都不同,里面有我的文化本源。


    Anja: 没错,但是问题来了:如果说时尚是关于讲述故事,而非衣服,那你们大可专心于制作Gift Shop的小饰品,或Samizdat的亲民服装,为何还要花费心力去设计昂贵的衣服呢? 这与时尚有甚么关系?高端时尚基本上让大部份消费者望而生畏。


    Yang Li:首先,我们要理解高端品牌贵,是由于原料很贵。这就好比烹饪。如果你去麦当劳买1个巨无霸,那很便宜。但是如果你要点很好的鱼肉海鲜,那就是完完全全两回事。简单地来讲,价格是由衣服的原料决定的。如果我所要叙事的故事需要用到很精美的昂贵的布料,或复杂的设计与结构,那末衣服的价格就会很高。酿成的结果就是衣服变得不亲民,超越许多人的承受范围。


    Anja:话虽如此,我个人经历过1个例子,1件名牌衣服,用的是普通的棉布,产地是印度,然后价格高到让我懊丧。看上去和大街上买的没有甚么不同,我是真的不懂为何卖那末贵。


    Yang Li: 你购买的是1个故事,而那需要市场预算,来打广告做营销。或许在普通棉布的背后,有成百上万的花费让它变得比H&M的衣服更加动人和具有诱惑力。这是时尚界中对讲故事的部份定义。那些活动、时装周还着名流都是用来讲故事的工具。在Samizdat我们用理念来说这个故事。


    Karchun: 有时这也是品牌策略,故意把价格标高,为了让品牌的价格1直居高不下。每一年都会制作1些仿款,然后他们发现会有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购买。但是这些品牌的例子也告知你,定价同样成为了建立辨别度的策略。


    Anja: 是的,我想起来了,有熟人在LV工作,他告知我了件很有趣的事情。LV曾决定涨价6%,然后发现销售额大量增长。我很好奇为何衣服更贵了,买的人更多。这件事情,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端时尚不讲民主,不斟酌所有人,这是很重要的。


    Yang Li:我在思考你刚刚所说的,这或许是由于某些人要显示他们的身份,他们需要告知他人:我身上的茄克是世界上最贵的。对1些人,高昂的售价还是成心义的。他们通过价格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,和不属于他们的圈子。消费者通过他们所购买的东西,找到自己的定位。



    Anja: 的确,时尚很大程度上是关于定位的问题。你可以通过定价来找到定位。不过定位也能够通过购买1个不为人知的品牌来到达?这是另外1种定位的方式,小众市场的定位。你可以用经济资本,也能够用文化资本与消费者进行交换,通过告知他人我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。


    Yang Li: 我觉得第2种更好。


    Anja: 这取决于你想要甚么。第2种方式不能够让资本运转。


    Karchun:人们的观念正在产生变化。在从前,你可以做1个很特别的小众品牌,不为众人所知。但是如今由于网络的普及,这类独家性正演化成为高昂的售价。其中奥秘,无他,金钱的气力而已。


    Anja: 我想从1个新的角度谈谈时尚的民主性。我们曾讨论过有很多设计师现在用社交媒体和顾客互动。Momo我听说你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。大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你的品牌Museum of Friendship的动向。为何与顾客通过社交媒体交换是很重要的呢?你是如何应用社交媒体的?


    Momo Wang:我认好看企业的工作服
    为1些品牌非常高冷,你不知道如何与它沟通。品牌与客户之间的交换应当像和1个有性情的、真实的人交换1样。让顾客知道你是谁,你从哪里来。我有1个有趣的发现是,最近大家都不怎样用微博了,转向了朋友圈。所以我把微博上的粉丝转化到微信的平台上。我开通了微信账号,让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号来获得更多品牌讯息。


    Karchun: 你是说品牌官方账号,还是个人账号?


    Momo Wang: 不是我的个人账号。也不是那种纯官方的营销号。它更像是介于二者之间。由于微信1个粉丝群只能有500人,所以我们申请了好几个账号,通过电脑我们可以与顾客有更直接的沟通。


    Anja: 你们会发布哪些内容?


    Momo Wang: 我们会发布关于品牌的1切。我们前往工厂,去探访我们的缝纫师,我们的工作室,或是正在进行中的1些小项目。比起微博,微信上我们收到了很多反馈。


    Karchun:你的粉丝是你的朋友?


    Momo Wang: 我的顾客们,从微博上转移到微信,我让他们去关注品牌微信公众号。大家都纷纭关注了。一样1件事,我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转达给大家。有1次,我做了4张品牌海报,我上传到了微信,让大家来评论哪一个喜欢,哪一个不喜欢。我们1共收到了300多条评论。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,不同的渠道与大家交换,会1直思考我在与谁对话,顾客平常中用甚么媒介交换等等。


    Karchun: 你是1个人做的吗?


    Momo Wang: 我有团队1起做。我有我客户的信息,他们的微信号。我希望与客户真诚互动,而不是像个喇叭1样播放品牌讯息。我渴望能分享1些品牌故事。


    Anja: 你们两位也是这么想的吗?我觉得你们不是那末热中社交媒体,你们为何不这么做呢?


    Federico: 我们在Instagram上是有官方账号的。Samizdat作为1个零售品牌,我们从不发布Lookbook。我们认为这么做不恰当,我们不放模特的照片。我们会自己扫描T恤上传到网站。我不知道是否是由于我已脱离这个时期了。


    据我理解,通过与受众的直接交换可让大家对这个品牌充满兴趣。或许在中国,社交媒体如微信已成了1种营销工具。


    Anja: 是的,那在你看来,在中国,你是如何使用社交媒体的呢? 你没有很有效地通过社交媒体运营Samizdat,是吗?还是你决定不那末做?


    Federico:我们想要的是非常真实的接触。当你来到活动现场,你会切身感遭到品牌魅力。这与销售本身无关,完完全全是关于活动的体验。


    Momo Wang: 我同意你需要切身去感受,去体验。我们身旁每天都有这样有趣的事情产生。现在我们有线上和线下的活动。线下我们有座谈,有LABELHOOD, 有时装周。由于有社交媒体,社交网络在,我们可以约请观众过来看我们的设计。我们最近都有在和粉丝和客户通过微信互动。在走秀之前,我需要10名模特。我就在微信里问谁愿意来为我们当模特。有大概50个人愿意参加,我们从中挑选了10人,相互认识了彼此。通过这件事让我的粉丝们第1次见到我本人,帮助我完成走秀,缔造了我们之间的联结。我们Instagram, 微博还有微信上发布的内容都是不同的。这不是说你不真实,不,相反这体现了多样性。你需要思考在与谁交换,我觉得这很有趣,从中获益颇丰。


    Karchun: 我认为寻求差异化没有甚么不妥,就好比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情。你觉得在做设计师的同时还要统筹与那末多人的交换,是否是1件很累人的事?



    Momo Wang:我认为这就是我。建立自己的品牌,和品牌1同成长让我思考很多东西。我自己非常享受这1切。从某种角度而言,它让我感觉更加充满活力。这次我的系列主题是旅行,我问周围的朋友在旅程中你们真正需要哪些东西,他们的回答5花8门,非常有趣。比如说他们需要喝热水用的茶壶。我们就把这些想法设计到服装里,这非常成心思。


    Anja:Momo 为我们分享了很多她和顾客互动的故事。你们两位是如何与你们的潜伏顾客互动的呢?在你们看来,创造更多是关于自己内心的感受,还是与他人的联系交换?


    Yang Li: 我们通过理念与人们沟通,就像今晚的演出。我们与自己欣赏的音乐家合作,和大家交换。这是传统的社交媒体,10年,20年前,没有Instagram, 或微信,我们依托与人面对面的交换来传递信息。现在出现了社交媒体,与人的交换1下变得快多了。这也变成了1个矛盾的选择。对我们Samizdat而言,我们偏向于建立起1个理念,我们和音乐家、艺术家合作来与那些想了解我们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人们交换。这类交换会更加地直接,不过可能不会普及那末多的人。我们之前与1位日本艺术家进行过1次合作。他是1位音乐专辑封面的设计大师。通过这次合作,我们让他的粉丝认识了我们的品牌。这是另外1种互动的方式,不需要我们自己去产出沟通的内容。


    Anja:那末YANG LI 这个品牌是甚么样的情况呢?你认为与小众品牌的顾客交换会是很不1样的吗?


    Yang Li:恩,我想说其实存在1个时尚体系,联结我们所有人。巴黎时装周上的1场场走秀是1个点,你办1场秀,然后大家都会认识你。这是非常传统古老的交换方式,你需要去创造事件。而且如今的宣扬力度比过去扩大了很多。除传统媒体以外,观众席中的所有人现在都变成了媒体。通过人们的手机,品牌、社交媒体、渠道、活动都会得以扩大和传播。另外,你也有商业的传播体系€€€€店铺。每家商店现在都有自己的媒体部门和媒体团队。这有点类似“多米诺骨牌”效应。


    Anja: 所以Momo在你看来传统的传播体系的好处是甚么?李阳的观点是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品牌的话,你会很依赖于你的客户。


    Yang Li:传播的核心内容由我们来创造,随后“蜜蜂”们会结队而来,他们通过媒体为我们传播信息。这是传统的传播体系。不过在如今自媒体的时期,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1个很着名气的、具有大量追随者的意见领袖。其影响力也许可以与《VOGUE》等量齐观。


    Anja:不过听起来像是你仍在使用社交媒体,不过是以你选择的方式在用。固然,你也要依托一样的元素,按你所描写的,也就是“蜂蜜”。但是在同1个媒体平台上,你也在生产、传播着信息和内容。为何你认为在1个传统体系中做那些额外的事是重要的呢?


    Yang Li:在我看来,设计师也好,公司也好,需要自己运营社交媒体的话,就必须保证传播的内容是唯一无2的,是他人所没有的。我能够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,是由于我们每3个月,或半年就会开1次秀场,媒体会采访我,随后的环节就如传统套路那样,大家都知道。社交媒体是传统媒体的衍生和补充。我们不需要在社交媒体上重复相同的内容。社交媒体能够迅速传播讯息,减少传递的层级,本钱低廉,我们是需要社交媒体的,但是要做到差异化,而这类差异化就取决于设计师本人或他的公司了。


    Federico:我在思考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时尚中的民主,而我们谈论了很多社交媒体的事情。或许这其中包含了时尚的民主性。我挺好奇的。


    Anja:是的,家俊和我,之前我们1直在讨论说如今大部份人是通过对时尚的宣扬接触到时尚。但是时尚的产品是否是也是常人所能企及的呢?这或工作服消毒的要求
    许又是另外1回事了。我们讨论定价这件事,通过价格你们会把1些人列为顾客,把另外1些人逐出这个名单,或最少你们是在选择自己的受众,不是吗?但是在时尚的民主性上,我想讨论另外1个重要的事情是时尚的多元性。时尚应当做到甚么程度的多元性?你们在与甚么样的男性或女性对话?我假想在设计师的脑海中是有这么1个特定类型的人的,你们管他叫代表也好,缪斯也罢。当我和家俊在策划现在的访谈和我们正在交换的话题的时候,我们在巴黎看了很多场的女装秀,发现哪怕当下存在着剧烈的争辩,关于设计师,或时尚主编应当代表的性别和种族,这类争辩和反思,在时装周的T台上无处可寻。那些奢侈品牌的同质化已非常严重。那些走秀的女模特都是清1色的年轻女孩,有着统1的体型。男模特可能在体型上选择会更多元些,不过对种族的要求没有那末宽松。你们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吗?作为设计师你们会用甚么样的模特?


    Yang Li: 在模特选择上,你所想和现实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不同。就巴黎时装周而言,为何天台上总是那50个女模特在走秀,这是由选角总监决定的。而品牌定位决定1切。如果你想转达你的品牌和其他大牌是1个地位的,你就得用那些大牌也在用的模特。由于媒体,时尚行业和大众,他们就认那50个模特。模特成了竞拍品。在过去2年中,社交媒体发挥的作用愈来愈显著,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关注那些模特,给予她们热度的同时,也给予了她们压力。如果你请来有着50万粉丝的模特为你走秀,她把你的设计上传在社交媒体后,你就可以进账1万粉丝。这就是时尚这个游戏的1部份。这会不会腐蚀设圣华盾国网工作服
    计师的初衷呢?有时,是会的。但是也有设计师点名就要顶级超模,他们把钱摆在桌上,1锤定音成了1笔买卖。非常的商业。


    Anja:你们认为会产生这类事情的缘由是甚么呢?


    Yang Li: 我认为,是媒体煤矿井下反光工作服
    ,或是行业,决定了甚么是吸引人的。80年代的定义不同,50年代的定义又不同。过去女性留着1头卷发,有着细腰。如今82、54、86的3围已然听上去像外星人。我可以告知你设计师们想要的标准3围,模特公司会让模特们去减重,到达这个3围,好让他们被选中去走秀。有时,我们说1个巴黎模特,多是模特中最瘦的,由于在巴黎的大牌都想要那种模样的模特。而米兰的模特又是另外1个模样。如今的时尚圈里存在着这类细微的不同。媒体和杂志灌输给我们那种又高又瘦的,大部份是白人的女性形象,是美的意味,是我们所有人的寻求。可事实并不是如此,也有非常美丽的亚洲和非洲模特存在,每一个种族都有出色美丽的模特。而这些思想都是媒体强加给我们的。在其影响下,我们设计师就自但是然成了这类思想的代言人。我们对顾客说:你也能够成为这样的女性,这些衣服就是那个世界的通行证。结果就是设计师们日益同质化。如果你视察巴黎时装周的秀场,那50个模特走了其中8成的秀。而这是非常不 “民主”的,要知道在巴黎1共只有100场秀给2000个模特。背后是商业的气力决定了谁可以走这场秀。竞争非常剧烈。


    Anja:Momo你是在上海的Presentation,情况也1样吗?


    Momo Wang:我觉得这边的大环境和巴黎是很类似的,顶尖的模特只有20人,我们会尽早赶着去预约她们的档期。我认为模特穿你的衣服,应当要理解你的品牌精神。我平时常常合作的有5名模特,我们彼此熟习,我约请她们来我家,我们1起合照,1起吃烧烤,相处非常愉快,她们了解我的品牌。但是另外的大部份模特,她们不了解。她们只把走秀当作是工作。我很喜欢Samizdat 做的表演的情势,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,更像是1场盛事,而不是工作。



    Anja:最后1个提问,作为时尚从业者,不管是设计师、编辑或摄影师也好,我们反应着时尚界的态度?在今天的世界,不止时尚,对美的定义是有限制的,就好比好莱坞大片里我们看到的都是最当红的明星。这是普遍现象,可是我们仅仅能反应这个吗?我们有无职责去引导对美的定义?


    Karchun: 如果你有足够的受众基础,那末你在线上也能卖很多衣服。为何不呢?我不介意多1个平台去卖我的衣服,但是同时会对我提出更多要求。如果你靠社交媒体做生意,需要长时间延续地和顾客打交道,你要排1张时间表,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地告知顾客你的动态,就像开新闻发布会1样。除此以外,你还要讲述你的品牌故事,要去发展与顾客实打实的关系,这是非同寻常的。Momo已建立了这类关系,并且很畅销。或许你在创造的是1个新体系。


    Anja:你们在线上有商店吗?


    Yang Li:我的意思是这要看你卖的产品是甚么。在网上很难卖出价值500欧元的裙子,由于你需要去试穿。但如果是Samizdat,就很容易卖出去,就像买本杂志1样。


    Anja: 那你们为何不在线上贩卖呢?


    Yang Li: 1个优良的线上商店需要耗费很多资源,不是1件容易的工作。


    Momo Wang: 我自己是不会在网上买价值3000元的裙子的,我想去实体店试穿,然后再购买。我们在中国也有商店,在日本也有。最近有人和我说他在日本买到了我们的衣服,我感到非常欣喜。我认为需要把线上线下相结合。顾客可以在某家店里发现你的品牌,但是他们不可能找到全部的设计和产品。他们买不到你的饰品、T恤。但是这些在网上都可以找到。我们有网店,在上面我们售卖来自Gift Shop的小饰品。但是不怎样上架主品牌那些比较昂贵的衣服。我们会把实体店的地址放在网上,告知大家在哪一个城市可以买到想要的衣服。


    Anja:明天老时间,老地点,我们在这里进行此次最后1场访谈,聊聊时尚的奇观。今天我们聊到的1些点让我深受震动,明天我们会具体地谈1谈时尚是如何显现为工作服如何搭配鞋子
    如今的模样的,和全部时尚的大环境是如何演化的。


    Karchun:这其中的变化是否是都反应在了社交媒体上,时尚变得日趋文娱化,你同意吗?


    Anja: 没错,明天我们将和LynnYaeger1同探讨这个问题。她来自纽约,担负VOGUE杂志的时尚记者。她可以说是如今诸多街拍明星的鼻祖,是1个非常有趣的人,有着充满个人主义的打扮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谢谢大家!



    翻译-Gary

    编辑/校订-mms&wenjun


    「点击原文链接

    回看对谈第2日直播」



    #

    LABELHOOD

    全媒体账号


    微博:LABELHOOD

    微信定阅号:LABELHOOD

    微佩服务号:LABELHOODofficial

    Instagram:labelhood.official

    1直播:LABELHOOD